更是令人鼓舞。您能否用数字概括一下,通过宏观调控在抑制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方面取得的成效?”
萧宸微微笑道:“如果讲数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2%左右,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趋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387.5亿公斤,是新华夏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增长25.8%,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三是货币信贷增势减缓。2004年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分别增长14.6%和13.6%,比上年分别低5个和5.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新增2.26万亿元,同比少增4800多亿元。在控制信贷总量的同时,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信贷结构也有所改善。
2004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得到缓解,这一事实证明,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
一位香港记者接过话筒,问道:“既然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了,国民经济又保持了较快增长,宏观调控是不是完成了历史使命?”
萧宸笑起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姓的,不可盲目乐观。
2005年,华夏的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有三个问题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影响较大,也增加了华夏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姓:一是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二是国际油价高位波动;三是美元汇率持续走低。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针对华夏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增多,增加了华夏扩大出口的难度。
从国内看,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