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突出:一是粮食进一步增产和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依然偏大,新开工项目较多,投资需求膨胀还有可能反弹;三是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曰益突出,煤电油运仍相当紧张;四是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扬,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较大;五是就业压力大、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矛盾不可忽视;六是体制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
新华社记者的问题都是有针对姓的,或者说有专业捧哏嫌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请您介绍一下重点好吗?”
萧宸当然不能说不好,于是继续微笑着道:“最重要的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住信贷、土地‘两个闸门’,继续搞好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切实防止某些盲目扩张行业投资反弹。更加注重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按照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安排好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005年,尽管华夏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比较有利。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今年国民经济一定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又是一名香港记者:“回过头看,争论始终伴随着这次宏观调控,可以说,对这次宏观调控的认识,要比历次宏观调控争论大。虽然人们的认识逐渐趋向统一,但仍有不少不同看法。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萧宸严肃了一些,说:“从客观上讲,主要是人们的认识对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