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华夏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曰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出现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锋,并且因此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如何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本次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执政能力”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新年的到来,当国家统计局发布2004年度统计报告之后,萧宸这个华夏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建国前不算),又因为分管发展规划、参与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而被大批记者堵在国家发改委大门口。随后,萧宸干脆坦然接受了采访。
首先出来的记者问道:“回顾2004年华夏经济,人们听得最多、谈得最多的就是“宏观调控”,您能不能简要评论一下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萧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熨平大的经济波动。衡量宏观调控成功与否,要同时看两个方面:一看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是否得到抑制,是否避免了经济发生大的起伏;二看经济基本面是否受到伤害,经济是否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现在看来,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另一名记者问道:“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字看,2004年国民经济的增长令人振奋:GDP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1万亿元,增长38.1%;外贸进出口突破1万亿美元,增长35.7%;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