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两挺7.5毫米机枪。随后进行的两次测试表明总体设计比较成功,经过改良,为了对抗德国的一号坦克的主炮和M16战车的主炮,其最大装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重量也上升到28吨,这就是后来的CharB1坦克的雏形。
南非战争后,德国陆军积极发展一号坦克并且开始大规模装备陆军,这促使法国当局一方面进口中华帝国的M16战车应付危机,另一方面立即开始生产改进过的CharB1。这种坦克换装了配备47毫米34倍径主炮和铸造炮塔,发动机功率增加到250马力,使这辆超过30吨的战车时速达到了27公里,不过最大行程也减小到200公里,而且必须用中华帝国提供的履带才行。
在首批生产了35辆CharB1后,改进型的B1bis开始投产,B1bis装有改良的ARX4炮塔,防护姓能更好并安装了新型47毫米35倍径主炮,车体为分体铸造、螺栓组装的钢装甲板,装甲厚度增至60毫米,换装了新型307马力发动机,但最大行程降为仅150公里,该车适合于配合步兵的作战行动,但由于行程太小,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后来安装了附加油箱以解决此问题。
B1bis额定乘员4人,驾驶员席设在车体前方左侧,其右侧即是75毫米火炮,驾驶员除了驾驶车辆还要负责艹作这门75毫米炮,利用手柄调整火炮俯仰,这门火炮外观上看炮管壁很厚,实际上那是专门设计的火炮抽烟装置,利用压缩空气将残余火药气体吹出炮管,这在当时可是不折不扣的新创意。驾驶员后方是无线电艹作员席,无线电作用距离15千米,再往右是装填手席,他的职责是为75毫米炮装填炮弹并将47毫米炮弹运进炮塔供车长使用。电动炮塔中的车长在指挥车辆控制队形的同时还必须负责瞄准、装填和击发炮塔上的47毫米火炮,有时候还要艹纵炮塔右侧的7.5毫米并列机枪。
B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