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后,伽兰德被要求重新设计,他改进了步枪的导气装置,改成为在枪管下方开导气孔的导气装置。击锤打击击针使枪弹击发后,部分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靠近末端处一导气孔进入一个小活塞筒内,推动活塞和机框向后运动。枪机上的导向凸起沿机框导槽滑动,机框后坐时带动枪机上的两个闭锁突笋从机匣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回转实现解锁,枪机后坐过程中完成抛弹壳动作同时压倒击锤成待击状态。枪机框尾端撞击机匣后端面,由复进簧驱使开始复进。机框导槽导引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带动枪机转动,直至两个闭锁突笋进入闭锁位置。复进过程中完成子弹上膛,枪机闭锁。机框继续复进到位,枪又成待击状态。相对于同时代的后拉式枪机步枪(手动装填子弹),M1加兰德步枪的射击速度有了质的提高。
尤其对于中华帝国陆军的士兵们,他们在战场上经历了近代多场大规模会战,深刻体会到步枪连发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压制手动装填子弹的步枪。
M1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
作为半自动步枪,中华帝国陆军部对其弹仓容量还嫌太少,要求改进至10发。同时,中华帝国陆军部大臣段祺瑞在跟帝国皇帝王辰浩谈及步枪弹药时,曾经提出打造属于中华帝国自主口径的步枪弹药,以区别欧美各国的主流弹药口径。
以前,中华帝国没有这种工业能力,无法自己生产读力型号的弹药。如今中华帝国工业体系健全了,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行列,因此确实需要一种代表中国的新式弹药口径标准。
在这方面,段祺瑞自然是两眼摸黑,找不到那款步枪弹口径适合中国陆军。但王辰浩不一样,他太了解未来步枪发展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