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唯我独裁 > 第367~368章 橡胶战争

第367~368章 橡胶战争(3 / 16)

化。唯一让陆军士兵们不理解的是,他们领取装备的时候,多了一套防毒面具。由于毒气作战一直被帝国陆军高层严密封锁消息,因此普通官兵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毒气作战这一说。但是他们都被告诫,一旦发现空气或者呼吸异常,就要及时带上防毒面具。

武器方面,帝国士兵使用的步枪已经换装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该步枪由北洋兵器重工美籍枪械专家加兰德研制成功,并获得陆军部的青睐,使其成为中华帝国光华十年陆军武器换代计划中的制式步枪。而跟他同台竞争的北洋兵器重工首席枪械设计师勃朗宁的M10式自动步枪遭到淘汰。

由于中华帝国的士兵作为东方人的体质较西方人弱,从一开始使用的毛瑟95步枪开始,中华帝国陆军士兵都要付出相当的汗水来携带。当时世界上使用的普通步枪子弹使自动步枪连射时后坐力很大,很难控制精度,而且重量大,东方人的体质携带困难。于是,中华帝国光华十年的军备大换装对武器的第一条要求就是重量必须轻便,其次是火力猛,再次是成本控制。

而勃朗宁为帝国陆军士兵研发的M10式自动步枪重量达到了9公斤,虽然火力相当的猛,可以连发20发子弹,但是步兵携带太过困难,不适合做单兵武器。

这时,刚刚被北洋科技从美国春田兵工厂挖墙脚请来的加兰德,他主意到中华帝[***]方对轻便步枪的迫切要求,于是他立即拿出了他精心研制了很久的一款步枪,这边是加兰德M1步枪,一种重量轻于4公斤的半自动步枪。

加兰德设计的M1步枪,最初采用的导气装置在枪管上并无导气孔而是在枪口装一个套筒式的枪口罩,当弹头被推出膛口时,部分火药燃气通过枪管端面与枪口罩之间的空隙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向后运动。这种导气方式的缺点是活塞筒与枪口罩连接不牢固,刺刀装配不稳,准星移动影响精度。

经过陆军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