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韫提出来的,但是楚世昭不得不说一点,改稻为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执行的过程永远好不了。
因为这道国策就非常想当然,就是所有执行的过程都要极其理想的状态下才能达成。
而且,也只有极其理想的情况下,百姓们才能靠种植桑树挣到钱。
乍一听,是能做到百姓把钱挣了,大周王朝也能把钱挣了的情况。
实操起来,别说百姓能把钱挣了,百姓没把自己的地赔出去,就算成功。
你得中间商没私心,才能有执行成功的可能。
但人心是不能保证的。
而桓盛成为改稻为桑的主政者,他没有私心,不代表他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吏没有私心,不代表那些地方官吏伙同的乡绅没有私心,这些人都是要桓盛亲自搞定的,搞不定就是白搭。
“改稻为桑这事不好办。”楚世昭直言不讳道:“你到了东南,只需要全力平叛。”
桓盛顿时迟疑了,“改稻为桑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良策吗?”
楚世昭看了一眼桓盛道:“种稻田是有保证的,但是种桑树没有,你要是寻常百姓,你是愿意赌种植桑树让自己多出一些收益,还是种稻田,最起码能保证自己不饿死呢?”
“更何况种植桑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种植好的,所要的时间远比种植稻田更久,再者,生产丝绸和百姓有关吗?”
“种植桑树,只是给蚕虫提供主要的食物来源,主要的生产跟那些种植桑树的百姓无关。”
“所谓为民谋利,就是空口凭说,完全得不到保障。”
桓盛思索一番,又道:“那朝廷要是愿意保障百姓能够在种植桑树的过程中不受损呢?比如说可以免去赋税一段时间,又或者说给百姓一些资助,让他们渡过种植桑树最艰难的时日。”
“你说的不错,这样的做法是可以过了百姓这一关,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