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利益最大化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利益最大化(7 / 8)

,三千多首级那就是十二万两以上。

俘虏一万六千多人……谢迁都不敢往下想了。

这他娘的是要一战把大明京仓给翻个底朝天啊。

大明到弘治年间,一年财税收入,以白银计价,大概在二百万两到三百万两之间。

可要是一次犒赏就要耗费将近一百万两的话,朝廷上下可以喝西北风了,未来三年可能大臣都发不下俸禄了。

朱祐樘道:“就算妇孺有折,但要再加上牲畜、奇袭等功劳,再要为西北筹措用兵的耗费……朕不认为,此战应该以过去定则来犒赏。”

皇帝的意思是。

咱付不起犒赏,就赖账吧。

马文升道:“陛下,并不一定要以首功来论功行赏。”

“嗯。”朱祐樘点头,“言之有理。”

然后在场的大臣,还有几个司礼监太监发现,其实君臣之间还是很容易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的,比如说……他们都知道这么大的功劳,如果按照斩杀首级和俘虏的功劳来核算,那朝廷很容易破产,那咱就换个方式来。

朱祐樘道:“朕先前朝上不说,也正是有此等想法,但自从土木堡之祸后,大明一向都是以首功来论功。朕想,其中的缘由,卿等应该再清楚不过,如今贸然改变,怕是不易啊。”

大明的军功,用斩杀首级的多寡来论功,看起来有弊端,容易出现杀良冒功的情况。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首功相对来说“比较”公平。

至少首功还需要个首级,还有个确切的参数,如果以军功来论,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大明初期,军功的论定不以首功,而是以军功。

分为奇功、头功和次功三等。

奇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之后,采石矶一战成名时,以一人之力带兵破敌,从此号称“常十万”,成为朱元璋麾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