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物价稳定的同时,对大明的道路、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农民手里有钱了,自然就会去消费,也拉动了地方的经济,地方的官府只要税收没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商税回收一部分。
相较于蠲免,朱高煦更倾向于以工致富。
这些东西,朱高煦一直和朱棣说了两个时辰,直到他们已经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国防大学,他都还没和朱棣说清楚。
“这些话,你也与郁新他们说了?”
朱棣总觉得这些东西似曾相识,但听得迷迷糊糊。
朱高煦点了点头:“郁新、夏原吉他们都是朝廷需要倚重的重臣,自然要与他们说这些事情。”
“好……”朱棣颔首,那表情和动作让朱高煦还以为他已经理解了自己说的,然而朱棣却开口道:
“这些东西日后不用与俺说,俺听着头疼,你只要保障好地方钱粮,别让营造北京和北征、疏通运河的事情停了就行。”
“还有,俺觉得那古今典籍馆确实有用,若是大明早有你这样的人去把里面的书都读一遍,恐怕大明也能提前富强不少。”
“俺想了想,想把古今典籍馆内有用的书籍都抄写到一起,弄成一部能装下百家之言的类书。”
朱棣突然说要修书,朱高煦一听便知道了这书恐怕就是《永乐大典》,不过他并没有同意。
“修书是好事,但必须要让书籍传播开来才行。”
“父亲您就算现在让人修书,以当下的人力物力也顶多编撰出一类书,可若是稍等几年,等辽东那边的学子毕业,您则是可以在编撰之后进行拓印,不至于日后失传。”
朱高煦说罢看了一眼窗外,这才发现他们没有返回内城,而是向着南边走去。
瞧着马车的动向,车上的朱高煦也不由皱眉:“我们这是去哪?”
“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