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难攻略 > 第307章 父不识子

第307章 父不识子(5 / 11)

入各省,对于混凝土道路的用处,与秦驰道的观念差不多。

“主要干道先修建是必须的,但日后朝廷若是富裕了,再做到串联各府、各县才能更好统治地方。”

“更何况,官道也能给商贾和百姓使用,可以促进各地商品往来,这是好事。”

朱高煦信誓旦旦的说着,尽管他用来修路的混凝土强度连后世的c15都差着级别,可问题这个时代的大明朝也没有负重几十吨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就大明最为常见的十六轮马车来说,这样六匹马才能拉动的长排马货车也不过五六千斤罢了,折算后世的吨位,连四吨都没有。

以后世标准来看,这批混凝土官道连豆腐渣工程都不算,可放在大明,它就是勾连地方,能保障地方百年交通通畅的存在。

“修建道路和你所说的城池道路、下水道,你准备动用徭役还是发放工钱?”

“还有,这混凝土产出如此之高,你动用了多少工匠,每年花费多少?”

朱棣记得朱高煦说过,徭役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故而询问他。

“发放工钱,朝廷从海外获取了那么多铜钱,始终得花出去,让钱流转起来才行。”

“至于水泥场的用工数量是二万六千余人,每人每日工价十文,现结现走。”

“修建官道与城中道路、下水道的工价,也以每日十文来作价。”

说到这里,朱高煦开始与朱棣详细说起了经济类的问题。

徭役可以节省钱粮不假,但也耽误农时和百姓开荒时间。

眼下朝廷每年从海外与西南赚取数百万贯金银铜钱,单铜钱就不下二百万贯。

这二百万贯铜钱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超发货币,绝对不能在单一地区将这二百万贯用光,这样会导致地方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这笔钱必须分散的投入地方,才能在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