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落难情缘 > 849章品《维摩诘经》(7)

849章品《维摩诘经》(7)(4 / 8)

性相近,因缘相契而随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也有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不相近,因缘不相契,可能会选择东方琉璃光佛土。一切众生根性不同,诸佛菩萨教化的方式也不同,佛陀的境界也就不同。

一切菩萨自己成就的境界是无执着、无主观、无成见、绝对无我的。随着众生根器的不同,降伏他人的妄心的方式不同,而成立的佛土境界也不同。调伏是调教降伏,是佛法的教育手段,用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喜、笑、怒、骂等都是。

看众生该入哪一种佛国的境界,而引导他、教化他进入佛的智慧成就。入佛智慧是实证功夫。《法华经》讲开、示、悟、入四法门,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个不同的修持手段,但是有没有哪个先哪个后呢?我认为都不是问题,但是历来都有佛学的学者们,就先后次序起争论,把佛法修持搞成思维的学问了。

这句经文等于是《楞严经》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的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无方所。一切众生业力不同,知见不同,形成了众生种种的思想、情感、个性、根器不同,本体是一样的,所有的差别都是众生自我的差别。等于一桶水,酒,醋,但水性都是一样的。因为众生有这些差别,所以佛法的教化要“随诸众生应以何因入佛智慧”,佛随他的方便“而取佛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的方便波罗蜜成就的佛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是为了有缘的众生该往生那里而成立的佛土。东方世界,是为了根器相应的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成立的佛土。

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在这个世界上教化众生也是“随众生心”,根据你所知的量。有些人量小根小,等于一株小草,碰上大雨,不但草不能活,连根都漂掉,受不了大法。大树的根器大,狂风大雨之下岿然不动,反而受滋润后枝叶更茂盛。所以一切众生根器不同,“应以何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