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长者弟子们发了心只是动机,还没得到成果,所以现在希望能听闻到世尊说明佛的果位,也就是佛国土的清净境界,以及诸大菩萨们怎么修行净土。宝积在这里问了两个问题。
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闻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佛称赞了宝积能为自己和诸位菩萨们提问怎么是成佛之路,要他们仔细地听,好好地思惟,佛将为他们说。在这里,佛将宝积提的问题二合为一,因为菩萨是未到地的佛,佛是已到果位的菩萨,所以就为他讲成佛之路,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修持的。下面讲净土之行。看到净土就很容易联想到流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则不同。一切佛法都是在修净土,但是不要把净土看成是一个土地或是世界或是国家,大乘佛法中净土的观念要搞清楚。什么是净土,什么是佛国,不要被两个字带引到了形相的观念,那就是埋没了佛法的精神。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人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个帝王统治国土的观念。佛土、净土换一个名词来讲,就是成了佛的境界。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菩萨的佛土。
众生与菩萨是相对,众生是没有悟道,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因地上的菩萨。菩萨是已经明心见性,正在修持而还没有完全到家的众生。比如,我们今天精神很好,身体没有病痛,感情思想也很清净,自己觉得平安幸福。但这平安幸福是相对于身心不健康,不平安不幸福的日子来讲的。所以转众生境界就是,的根在于一切众生。如果没有了众生,就没有成佛的事,也不需要成佛。没有烦恼也就不须要求解脱。众生有贪瞋痴慢疑,有聪明的,有笨的,各式各样根器不同,而一切菩萨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成立他的佛土。比如,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形相、作用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