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则不难发现,《新约》之后的欧洲文学拥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快速腐朽的、罪恶的世界上。”
对这个观点,大家还是能接受的。
《浮士德》、《人间喜剧》、《罪与罚》……
对人性之恶的批判不要太多。
陆时说:“但东方文学却不同,因为性善、性恶之辩中性善更‘得宠’,所以文学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带着一种悲天悯人。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进而,这种悲天悯人又会发展为逆天改命。”
立即有人反驳:“陆教授这话不对!”
陆时看过去,
“你是朗之万先生吧?”
朗之万诧异于陆时认识自己,但并没有在这件事上被桎梏,而是继续追打道:“陆教授,你不是也写过《是!首相》吗?”
陆时笑,
“批判社会和批判人性一样吗?”
“这……”
朗之万语塞,随后道:“那《动物庄园》呢?”
陆时点头,
“没错,《动物庄园》是有些不同。一会儿我要聊文学创作的问题,你应该能找到答案。”
朗之万有些无奈地坐下了,
随后,他又站起身,激烈地说:“陆教授,我必须要提醒你,‘悲天悯人’还有一个常常如影随形的词,叫‘居高临下’,进一步讲,就是没有感同身受的‘罪感’。”
陆时听了不由得哑然失笑,
“朗之万先生,你到底是支持性善还是性恶啊?你攻击的点和你在《物理》上发表文章的观点截然相反啊。”
“啊这……”
朗之万憨憨的,不知该说什么。
陆时大笑,
“再说,我又不信基督,没有所谓的‘罪感’不是很正常吗?你们犯下的罪可别让我来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