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年份的信息,所以,这样的铭文很难判断这些兵器应属于哪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监管兵器生产的秦国丞相吕不韦在任不过十年的时间,并且,在秦始皇十二年的时侯吕不韦就死了。所以,陈景元认为,标有“十六年”铭文的铜铍肯定不是指“吕不韦十六年”,由此推断,除了5个刻有“相邦吕不韦”铭文的戈的兵器外,其他没有明确纪年的兵器应该都不是秦始皇时代所造。
对于陈景元的推断,兵马俑博物馆的专家马上进行了反驳。
袁仲一教授指出,在很多兵器上都可以看到刻有“寺工”字样的铭文。寺工是秦始皇设立的专门负责制造兵器和车马器的一个国家机构。所以,兵器上“寺工”的字样也能明确兵马俑坑是秦始皇时期所建,而俑坑的主人就是秦始皇。
并且,专家们还认为晚期的文物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早期的墓葬中的,所以,兵马俑坑的年代还是要以在俑坑中出土的有明确纪年的“吕不韦戈”的年代作为判定依据。
陈景元认为,兵马俑博物馆的专家提到的是考古界的一般规则,但这个规则并不适用于兵马俑坑,因为,兵马俑坑在秦朝末年曾经遭到过农民起义军的破坏和焚毁。这就说明,在兵马俑坑中很有可能遗留下起义军携带进来,但有可能因后来起火,慌乱之中没有带出去的这5件吕不韦戈。
但陈景元并不同意袁仲一的解释,而且,他还拿出一张照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照片泄露了“吕不韦戈”出土时的一个小秘密——它不是在俑坑的地砖上出土,而是在离地砖有一定距离的淤泥层上被发现的。
陈景元提出疑问:如果“吕不韦戈”要是和俑坑同处于一个年代,它为什么不出现在俑坑的地砖上,而是跑到距离地砖29厘米到250厘米的淤泥层上了呢?
一层层的淤泥,无疑就是一种最真实的时间年轮。从历史上临潼大暴雨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