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及旱涝交替的规律特点看,形成这么厚的淤泥的时间,至少在40多年以上。再加上俑坑修建的时间,陈景元推断,俑坑的实际年代应该比淤泥层上出土的“吕不韦戈”的年代早50到60年。
文献中记载,宣太后死于秦昭王42年,秦始皇死于秦始皇37年,这两个年代之间差了55年,所以,陈景元认为,俑坑如果从吕不韦戈所处的年代往前推50到60年,正好就推到宣太后去世的年份了。由此,陈景元推断,在兵马俑1号坑中出现的5个“吕不韦戈”应该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在焚毁俑坑之前带入俑坑,后来又不慎遗失在里面的。所以,在他看来,俑坑的真正主人只能是比秦始皇早逝55年的秦宣太后。
似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料想到这场关于谁是兵马俑的主人的讨论会变得这样复杂,陈景元不断地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观点,兵马俑的研究专家们根据现场勘探和多年的一线发掘掌握的材料进行解答和更正。那么,对于陈景元提出的秦始皇时代的5件吕不韦戈为什么会出现在淤泥层上的说法兵马俑的研究专家又是怎样看的呢?
专家指出,戈是一种固定在长的木柄顶端来使用的古代兵器,在俑坑中最初应该是由站立的兵俑拿在手中,戈处在一个高于兵俑头顶的、悬空的位置。那么,将近2000年的漫长时间里,俑坑可能会因为地面渗水和洪水等自然原因涌入大量的水流而形成淤泥层,木柄也可能在这个时期逐渐地腐烂掉,终有一天,当固定铜戈的木柄完全腐烂,难以支撑铜戈的重量时,悬空的铜戈就会因为失去载体,掉到积累了一定厚度的淤泥层上。
兵马俑的研究专家对陈景元提出的“吕不韦戈”为什么会出现在淤泥层之上的问题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解释。有关谁是兵马俑的主人的讨论似乎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专家认为,兵马俑属于秦始皇的陪葬已然是个不争的事实,从1975年考古队进入西杨村进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