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 01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01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6 / 13)

认识的角色。

流行病大事记

1989年,来自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奥伊文·伯格及其同仁发表了一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来计算病毒数量,结果在每毫升海水中找到了2.5亿个病毒颗粒。

为了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病毒不得不去感染细胞生物。但病毒并不一定总扮演起着破坏作用的有害性角色。和地球生态系统任何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里,病毒每天要杀死20%~40%的细菌。这对以氨基酸、碳和氮形式出现的有机化合物的释放,起了关键性作用。虽然该领域的研究甚少,但人们大体上认为,病毒在任何生态系统里都扮演着“反垄断能手”的角色——有助于确保没有一种细菌物种能够称王称霸,因而促进了物种多样化。

病毒无处不在,如果将它们看成破坏者的角色,确实令人惊讶。深入的研究将可能揭示这些生物体具有的重大生态意义。对于许多被感染的生命形式而言,它们不仅是破坏者,也是施恩者。自贝杰林克发现病毒以来,有关病毒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致命性病毒上,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和尽管在众多蛇类中毒蛇只占极小的比例,我们却依旧掌握了很多有关毒蛇的知识是一样的原理。在本书第三部分思考病毒学的前沿课题时,我们将深入探究病毒的潜在益处。

病毒的传播策略

病毒感染所有已知的细胞生物群落。对病毒而言,不管是生活在地壳深处的细菌,还是人体肝脏细胞,细胞都只是一个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场所。从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角度来看,人体就是一个栖息地。如同森林为鸟儿和松鼠提供栖息地一样,人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赖以存活的小环境。要想在这些环境中存活下来,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所有生命形式一样,病毒彼此竞争以获取资源。

人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