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持续向病毒施加压力,采取各种策略阻止病毒进入人体,或在病毒设法入侵人体后抓住它们、杀死它们。病毒一直面临选择:如果向外传播,就有被人体免疫系统捕获的风险;如果保持潜伏休眠状态,就可以自我保护,但会失去繁殖后代的机会。
我们以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普通单纯性疱疹为例,来阐释病毒为适应人体这一复杂的栖息地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这些病毒在人体神经细胞中找到了庇护所。因为神经细胞在人体内享有特权和保护地位,免疫系统对其关注程度低于皮肤、口腔或消化道细胞。但待在神经细胞里一直不向外扩散的疱疹病毒只有死路一条,因此疱疹病毒有时通过神经节扩散到人脸上,引发病毒性的单纯性疱疹。此举为病毒的人际传播提供了一条路径。
病毒如何选择扩散时机,我们知之甚少,但它们肯定对所处环境变量进行了监测,并以此为决策依据。很多感染上单纯性疱疹的成年人知道压力可引发此病,一些人也能举出例子,说明怀孕似乎容易引起活动性感染。虽然还是猜测,但如果病毒在栖息的人体环境中,捕捉到严重的压力或是怀孕这样的线索,由此激活自身也并不奇怪。因为一方面,严重的压力显示有死亡的可能性,宿主的死亡也意味着病毒的死亡。这也许是病毒传播的最后机会。另一方面,怀孕为病毒传播提供机会:或者通过母亲分娩时生殖器与婴儿接触传染病毒,或者在婴儿出生后无法避免的亲吻中传染病毒。
在宿主间进行传染是感染源(infectious agent)的一种基本需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间日疟原虫居然有类似按日程行动这样的惊人之举。像间日疟原虫这样的寄生虫比单纯性疱疹病毒大好多倍,它们是像病毒和细菌一样的感染源,但属于真核生物类,因此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间日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在寒冷的地区,每年只有在昆虫孵卵的短暂夏季里,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