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做的给体材料是小分子,而非常见的聚合物材料。
也就是说,他们的体系是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受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bm也是小分子。
全小分子体系,这在有机光伏领域中也算是一个分支,就是比较冷门,研究的人并不多。
主要还是因为器件的性能做不上去,没有基于聚合物给体的体系高。
果不其然,许秋看了眼他们的效率,只有6.8%。
但搞科研嘛,再冷门的领域,也总有人在做的。
……
审稿和平时看文献略有不同。
平时看文献的话,可以一目百行,只挑有用的地方看,但审稿是要认真阅读全文的,毕竟要提出意见。
许秋花费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了两遍文章。
第一遍他看的比较快,没看出什么毛病来,于是,他就又读了一遍。
总体感觉,文章还算流畅,应该不是新手写的文,或者是文章经过老手仔细修改,许秋只找出了几个书写错误。
而且,表征、测试都很齐全,每张图片处理的也都不错。
那么,问题来了。
首先要定下大基调,才好写具体的审稿意见。
是给出负面意见,还是正面意见呢?
具体点,是建议拒稿、修改还是直接接受呢?
这篇文章表达方面没有太大的毛病,那么就要判断这个新材料有6.8%的效率,在全小分子有机光伏领域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准。
全小分子,和许秋现在做的方向不同,不过魏老师还是会把这些文献给他看,因为终归是沾点边的。
这个领域发表的文章不多,他最近只看到过几篇。
虽然也只是粗略一扫,没有仔细看过内容,但是像效率这样的重要信息,脑海中还是有一些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