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文件的文件名;
文章类型,是paper,类似于article,这样的文章新意一般,内容比较多,篇幅较长;
投稿日期,就是前几天;
作者列表,一共九个作者,每个人都标注出了具体的学校、院系或者研究单位的名称。
一作和九作都是华科大的,基本可以确定是国内同行投的文章。
第二页,是jmca的审稿要求。
先是讲了讲jmca这个期刊如何如何的厉害,要求文章要非常有新意,非常有质量,才能在上面发表;
然后又说它们的拒稿率大约在80%,审稿时间是10天,如果有特殊情况要延长时间也可以和编辑讲。
之后还打了个广告,点以下链接“www.rsc.org/xxx”,买他们的纸质版期刊可以打七五折。
最后是编辑和主编的签名和联系方式。
整整一页,大多数都是废话。
不过许秋第一次看,有点好奇,还是认真的读了一遍。
成功的浪费了五分钟。
翻到第三页,是cover letter。
许秋好奇的问了下陈婉清:
“之前不是说这个是只有编辑才能看到的吗,怎么审稿人也能看到。”
她歪了歪脑袋,说道:
“可能jmca属于特例吧,我审weily旗下的期刊,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行吧,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许秋不再纠结。
之后的内容,就是二十几页的正文和支持信息了,单栏显示,没有排版。
和他自己写的文章草稿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秋阅读标题、摘要后,初步判断,这文章主要的新意,是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