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范公堤 > 第十七章 道大才大

第十七章 道大才大(3 / 8)

捍海堰一日不成,海潮之患一日不可不忧。

“但是大人,朝廷不批,咱们也没办法啊!大人放宽心,再等等吧。”晏洛望知道范仲淹的心事,轻声劝慰。范仲淹叹口气正要说话,门子跑来报告,泰州酒税监官富言来访,范仲淹连忙让请,亲自迎到了门口。

富言鬓已花白,一看就是个老官吏,言必称“圣上圣明”“朝廷恩德”,绝无一丝轻慢疏忽;身后立着位俊秀的年轻人,弱冠年纪,和富言一样言行庄重不苟言笑。富言介绍这是其子富弼,字彦国。范仲淹想了想问:“洛阳才子富彦国?”

富弼躬身恭恭敬敬地答道:“乡人谬赞,范大人见笑。”

讲起来这位年轻人在洛阳素有才名,传闻他三岁识字,四岁能诗,六岁即文,家中请了一位又一位先生,数月后却都自叹才不能逮,认为孩子太聪明,需要更高明的大儒教导。所以十三四岁就名动天下,被誉为“洛阳才子”,所作诗文遍传中原。李夫人的弟弟李纮去年曾来西溪看望姐姐,讲到这位“洛阳才子”非常钦佩,所以范仲淹也知道他的大名,没想到今天来了西溪。少年才俊果然名不虚传,言行文质彬彬,举止舒徐有礼,范仲淹暗暗称赞。

富言为儿子谦虚几句,很快就说到了正题,原来是为新的“袋法”而来:“文书范大人看了吗?”

“本官看了。麻烦得紧。”范仲淹皱眉说,“别的不谈,如何赶制出那么些蒲袋?”

大宋的盐,包装分为很多种:布袋、笼箩、竹担、纸包、则、席袋等五花八门,其中淮盐大多用蒲袋,就是用蒲草编的袋子。蒲草在当地盛产,当地人也擅长编制,特别是东台时堰镇被称为“蒲包镇”,自古就有“时堰姑娘会做包”的说法,每年生产蒲包不计其数,被形容为“蒲岭连云”,所以淮盐的包装一直比较省钱省事,不用操心。

可是新袋法规定,至盐仓卖纳时必须使用盐仓统一的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