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饥荒?”
胡晟连忙躬身说道:“还好、还好!”
刘秀皱着眉头问道:“何谓还好?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胡晟缩着脖子,咧着嘴,赔笑着说道:“大司马,贳县的粮食,养贳县本地人,绰绰有余,可是,有很多的流民也跑来了贳城,这些流民没有吃的,入冬之前,情况还好点
,入冬之后,每天都会饿死几个……”
这天寒地冻的,对于流民而言,生存的条件自然是越发的艰难。刘秀沉吟片刻,说道:“即日起,县府对城内之流民,每日至少施粥一次。”
胡晟愣了一下,连忙说道:“大司马,县府的屯粮并不多……”
“倘若县府的粮食不足,就从这些军粮里抽调。既然贳城现已归属汉室,贳县境内,就不能再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刘秀不容置疑,斩钉截铁地说道。
胡晟急忙躬身应道:“下官谨记大司马教诲,县府即日起,每日定为城内流民施粥一次!”
耿纯走上前来,对刘秀小声说道:“主公的做法,固然可以救济流民,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啊!”
河北的流民那么多,能供养千人、万人,但能养得起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吗?
刘秀苦笑,他何尝不知道施粥这类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只要还有战事,只要还存在战乱,最终倒霉的人,都是百姓。
他眯缝着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河北祸乱的根源,并不在郎,而皆在义军!”
赤眉、铜马、大彤、高湖、青犊等等,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起义军在河北各地,四处乱窜,搅得民不聊生。
当初各支起义军的宗旨都是志在反莽,可现在王莽已死,新莽朝廷已灭,但这些起义军都没有解散,还在各自为政,四处洗劫。
这种情况下,河北又岂能太平?河北的百姓,又岂能安生?
听闻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