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都说了,今年的余粮不卖了,明年开春,不,今年我去开片荒地,再种上些红薯,今年秋,就捉两只秋猪崽回来养着。”
“娘,哪能要您的钱呢,这可是咱弟给你的。”张桂花自然不会要她的。
陈氏高兴地摸了把脸,笑道:“你弟有出息了,只怕将来是不会回五十里村了。”
“娘,这是为何?”张桂花不明白自家娘为何这么说。
“五十里村太偏,当年你爷要不是身上银钱不太够用,又怎么会落户到五十里村,我听你爹早年常说,他说待家里有余钱了,定要搬过一个好些的地方,古时都有孟母三迁为子,他说,为了你姐弟俩,怎么着也要多赚些钱,可惜却是熬坏了他的身体,这才撇下咱娘仨就那么走了。”
刘稻香原就听她娘提过,张家祖上是出过仕的,这眼光到底与旁人有所不同。
只是真可惜了......
她外公若不早走,自家娘亲只怕又是一番光景。
“娘的意思是?”张桂花有些不确定。
陈氏到觉得没啥,直白地告诉她:“你弟将来定不会再回五十里村,你又嫁去了三十里村,我一个人住在这里,你俩还要时时牵挂,到不如把家搬去外头,或镇上,或三十里村那里落户。”
“娘,当年爹去之前欠下的那些帐......”张桂花小时候的日子是很好过的。
她爹因着在五十里村开了个小书塾,教的都是附近村的孩童,都是东家送些米,西家送些鸡蛋或母鸡之类的,那时,她家还是有几亩良田,家里每每还有些余钱,即便如此,张桂花的爹还另佃了十亩田,一边教孩童识字念书,一边劳作。
“当年欠下的那些债,变卖了咱家的田后已还上一半,剩下的这些,我三年前还清了。”
刘稻香这才知道,为何陈氏看上去要比一般的妇人老上十岁,只因她肩上的担子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