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勇,这都过去四年多了,还提这些干嘛。
“1988年的i,我代表以色列拿到铜牌。”林登施特劳斯说出了一个秘密。
“铜牌……”沈非常意外,你才铜牌啊。
“1988年的铜牌较珍贵,相当于21世纪的金牌。”沈说到。
“也许吧……期待你的专著,。”林登施特劳斯走到斯贝尔曼大楼,遂进入楼内,他今天有节数论课,教本科生。
沈找到了第二件有趣的事情,出一本专门探讨数论的学术专著。
出数论方面的学术专著是个大项目,不是朝夕之功,沈开始构思,并收集资料。
和数论相关的学术专著、教科书太多了,沈不想单纯的写一本数论理论专著,这并不有趣,甚至有些乏味。
“数论史?是的,我可以从这个维度入手,写一本有趣的数论科普书籍。”
数论这个分支的发展历史近两千年,从丢番图到哥德巴赫、费马、梅森、黎曼,再到近现代的哈代、拉马努金、塞尔伯格、华罗庚、陈景润,以及半路出家的怀尔斯、法尔廷斯……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
“这部科普类的数论专著,应该是七分讲数论发展史和数论学家的轶事,三分讲理论知识。”沈给尚未起草的《数论史》定下基调。
沈的远期雄心壮志是写一部史诗般的《数学史》,这可能要耗费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先从《数学史》的一部分开始吧,试试水,练练手,写一部《数论史》。
《数学史》也好,《数论史》也罢,作者必须是数学家而不是学家。
当然了,基本的字组织水平是必须的,数学家至少要做到语句通顺,词可达意。
“所以‘穆勒-沈近迫定理’的证明速度要加快了,完成这个补充定理,我集精力编写《数论史》。”
证明“穆勒-沈近迫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