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既然商量好了, 赵曙自然找来知制诰王珪让他帮忙拟旨。没想到赵曙刚表达这个意思, 王珪就表示这事他不能干, 态度之坚决,与他从前的温和表现截然不同!
要知道王珪做事向来谨慎,从不落下话柄,就连韩琦当初让他拟旨选立赵曙为皇子, 王珪还要得和官家当面核实、让官家亲自下旨才拟诏。这种直截了当的拒绝, 对王珪而言是非常难得的。
到这一刻, 赵曙才意识到这事可能不那么容易。
赵曙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转头看向韩琦和欧阳修。
王珪见此情景, 更觉韩琦与欧阳修两人不仅挟建储之功左右圣意,还想以追封新皇亲父之事继续挟恩独揽大权, 再一次坚定地表示不会拟这诏书的决心,没再听他们说话、直接拂袖而去。
诏书没拟好,赵曙要称濮王赵允让为皇考的事却在朝中传开了。
濮王前几年已经故去,赵曙一直以为他守孝为由拒绝朝廷的任命, 终孝之后才被立为皇子。即使如此, 赵曙对皇子之位仍是十分抗拒,受封之日是被韩琦他们命人抬着入宫的。
如今人过继了,皇位继承了, 政事也处理得还不错,照理说一切应该顺顺当当地继续下去才是。赵曙和韩琦他们突然来这一出, 可让不少人都炸开了:官家才刚故去一年, 山陵刚修好不久, 新皇竟就要追封亲父、称亲父为皇考!
别说这只是一个称呼的问题,只要这事定下来,濮王要不要立庙?濮王妃要不要封赐?太后当如何自处?
最重要的是,哪怕是百姓之家,也没有过继后还认两个爹的道理!在礼法上,新皇已经是官家之子!濮王是官家的兄长,只能称皇伯!
这几年的新科进士大多在外任职,朝中上下都是官家在位时被提拔上来的人。
想到去年今日官家还赐宴百官,与百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