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去做吧。”
王韶的打算是先转去武学任职几年,熟悉熟悉军中事务,而后正式由文转武。弃文从武的先例并不是没有,干文官工作他实在不得劲,如今他也三十出头了,不如早作决断!
于是王韶就干了。
王韶写了个很有水平的折子陈述自己在兵学一道的见解,积极表示自己想在武学发光发热然后再到战场上发光发热,总之,写得很有诚意。春闱在即,王韶也风尘仆仆地带着家小回到开封。
王雱得知王韶归京,当即呼朋唤友叫上在京的同年给他接风。
见到王雱等人,王韶也很是欢喜,一伙人酒一轮一轮地喝,说起近况,又说起远景,都是正当青壮之年的年轻人,聊什么都能接上话,从来没有冷场的时候。
高兴归高兴,王雱还是很想念身在外地的苏轼和沈括:“可惜子瞻和存中都外放了啊。”
兄弟俩改官时其实都能外放,但苏辙选择放弃外放机会留在京中就近奉养父母。苏辙听王雱提起兄长和好友,也点头说:“若是有他们在,一定会更热闹。”
其他人都很赞同,看王雱和苏轼他们互坑是极大的乐趣啊!
此时此刻,苏轼已到了凤翔府。凤翔府,离开封很远,离他的家乡也很远,他带着王弗,一路行至凤翔,感觉自己已毗邻西夏与吐蕃,触摸着大宋西境的边界。
苏轼和王弗说道:“凤翔是个好地方啊,来时元泽和我说这边养的鸡,肉质鲜嫩,味道极好,可以试试一种叫葫芦鸡的做法。而且这儿还很适合养猪,据说可能是因为水土问题,这边的肘子特别香!”
王弗觉得自从遇上王小状元之后,苏轼就绕不过养猪这事儿了。
……
这一年的春闱依然热热闹闹地展开,王安石在这次科举也有个差遣,叫详定官。殿试有三轮审核,一轮...是初审,一轮是复审,最后交由详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