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极力往上面提出开太学火禁请求,让太学生可以留宿学校。
后来国子学的家长们眼馋太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要求统一管理,于是分斋法就在整个国子监贯彻下去了。
所谓的分斋法,指的是按照学生的偏好选择住哪一斋,比如主修《三礼》的就住礼斋,主修《易》的就住易斋,以此类推。
国子监的□□材是《九经疏注》,一看就知道你要学习的内容有多广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九经都精通,总得有主有次。
因此胡校长当时提出分斋法,让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住在同一个宿舍,平日里多交流切磋。
主簿问王雱:“你准备主治哪一经?”
国子学的住处最不好协调,因为国子学收的都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时常会收到些自由散漫的学生。
庆历年间经过一轮严抓,上课时人齐多了,可后来范仲淹外放了、胡瑗调走了,要再强迫这些官宦子弟乖乖住在国子监可不容易!
哪怕让他们住进来了,问题也一堆,这些人不比寒门子弟,有书念就很满足,他们相互之间可能有彼此看不惯的,真把他们放在一处简直能打起来!
至于严惩他们,谁来严惩?这可是得罪人的事儿!
主簿在心里叹息着,等王雱回答。
王雱想了想,说:“……《周礼》吧?”他的理由冠冕堂皇,“这本我爹和我老师都教过。”
主簿点头:“我带你去礼斋看看。”
范纯礼道:“不必劳烦您了,我认得路,我带阿雱去瞧瞧。”
主簿自然乐得轻松,含笑目送他们离开。
前往宿舍的路上,范纯礼给王雱讲了梅尧臣与范仲淹的过往。
得知范仲淹和他这位大学教授还有这么一段恩怨,王雱不仅不担心,反而还觉得兴致勃勃:“当官当成这样也不容易啊,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