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勒胡马 > 第三十二章、盲区

第三十二章、盲区(4 / 7)

定祖逖最大的可能性,是打算从延津、汲津和文石津北渡。

首先是距离,此三津距离洛阳,不到四百里地,军行十日可至,也比从三津到襄国更近一些,以当时的通讯条件而言,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的,而且其后物资运补,并不算太过遥远、繁难。其次是地理状况,黄河上的津渡有限,尤其数万大军北上,为了保障后路,是多半要取津口而渡的,不可能找随便什么地方放舟或者搭建浮桥——况且不是任何地点都能把浮桥给搭起来的吧;加之三津之间,相距不过一二十里,便于统筹、呼应。

大军渡河,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要在敌人还没能反应过来,及时将重兵集结于岸边之时,便尽量渡过更多兵马——由此而观,这三津乃是黄河上最容易被突破的津渡。

张宾希望能够将晋军封堵在黄河以南地区,最多让你进至河内——因为孟津两岸,皆在晋人手中,你根本就堵不住啊——则王阳等据河内东部各城而守,足以阻遏晋军东出之势相当长一段时间,方便己方从容布置。而一旦晋军自三津涉渡,进入汲郡,便有可能切断河内与襄国之间的联系,则王阳等军孤悬在外,其势便岌岌可危了。

所以他驻兵朝歌,主动派人去勘测三津的水文,似有欲自三津南渡之意,就是警告祖逖:我已然有所防范,你别来了,且另谋良策吧。

张宾却没有考虑到,可以纯用船只不经津渡而运送兵员……

铜关本身是有做津渡的地理条件的,但其对岸——南岸——则崖高水湍,不能系舟,故而张孟孙并未放在心上。他的盲点,在于不相信,或者此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用舟船也可以载运大军团。

想当年石勒在渭滨,打算沿水而下,直取徐方,图谋建康,就临时捉人造船,才刚造好不多,便被石虎一火而焚了,可见羯军对于水面作战乃至只是简单输运,都是很不熟悉的。祖逖则不同,虽然也是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