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6军团会合拒敌,才能有希望。
毛泽东则提出与2、6军团会合困难重重,不如转道去贵州,然后再寻找机会,先避开敌人的锋芒。
有人又提议,干脆放弃与2、6军团会合,到川陕与4方面军去会师。
周恩来没有急于发言,他的头脑此时已清晰起来,目前这种处境,强行与2、6军团会合肯定不行,即便去会合,也只能绕道,甩开敌人的追堵。就是会合成功了,建立了一小块苏区,蒋介石能甘心么?他仍然会调集几十万的兵力来“围剿”,一次不行,两次……这样能长久么?
毛泽东的提议得到了很多人赞同,首先得到了王稼祥、洛甫的支持,就是周恩来言辞之间,也肯定了毛泽东的这一提议。
也就是说,李德和博古坚持的与2、6军团会合的计划以少数被多数否决了。
这对李德来说无疑是一次惨重的打击,他自己也深知自从湘江红军遭到惨败后,他的影响已日渐衰微了。他觉得此时,已经没有意义再争论下去了,他心灰意冷漠然地离开了会场。他这时的心情,多么像宁都会议时,毛泽东无可奈何离开会场的情形呀。
李德此时的痛苦又和毛泽东在宁都会议时的痛苦有不相同的地方。就身份而论,李德是个外国人,是红军的顾问,他没有必要在红军中争权夺利。红军失败也好,胜利也好,他总是个“外人”,总有一天会走的。他失落痛苦的是,他觉得自己的才智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而按照另一条截然相反的路线去执行,他心里承受不了这种打击。
李德自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比任何一个国际顾问都出色。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却忽视了,他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国家,一支陌生的军队。他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吃透他周围的人,怎么能吃透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呢?
李德失意地离开会场,他信步走上了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枯草凄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