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不时感到,姐夫想亲吻姐姐,因为她的在场,只得改为温存的一笑,留下几许不满足的遗憾——
她曾以为这就是城里人的全部了。直到今天夜里看到——正确地讲应该是听到,或者是说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的一幕,小髻才知道城里的女人怎样做女人。
城里人是该瞧不起乡下人的。
早上起来,小髻久久不敢正视阿宁,怕他们知道自己夜间不曾睡着。直到阿宁发现费费在发烧,家里一团忙乱,小髻才自然起来。
阿宁把费费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同小髻一起去医院。
正是上班时间,路上的自行车群,逼得人不敢过马路。“小髻,给你买车票的钱,咱们俩万一挤散了,你在医院门口等我。”
“姐,我有钱。”小髻推辞。
“拿好。车来了。”
阿宁抱着费费从后门上,小髻被人流裹向中门。
“买票了买票了,没票的买票了。”售票员像在吟一首不曾断过句的循环诗。
人们无动于衷,全神贯注地对付拥挤。这是由真正北京人构成的货真价实的拥挤(绝不像外地人多时那种里糖外涩式的赝品)。假如从车厢顶掉下来一根针,它会洞穿几个人的肌肤,而绝不会掉在地上。到站了,人们左右俯仰,靠压缩肉体腾出下车者通行的甬道,然后像被风分开的青纱帐一样,又严丝合缝地密闭起来。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抱怨。甚至踩了脚,也没人说对不起,更不用说回答没关系了。车厢里挤满了人,寂静得却像一片荒漠,这是真正的北京人的拥挤和对拥挤的默契。
阿宁姐不知在什么地方,她抱着费费不知有没有座?小髻什么也看不到。她想买票,售票员惺忪着眼,无精打采地垂着头,像受了冻害的瓜。小髻拿不准该不该叫醒他,她希望另有人买票,这样小髻可以趁机递过钱去。可惜没有。人们似乎在无意中维持着沉寂。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