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 论"处女膜整形"

论"处女膜整形"(16 / 24)

犹若有胜焉"呢!傅大炮们之所以一念不开,大呼上当,毛病出在他们的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只知道歌颂情死,却不知道情死之伟大与否根本与处女与否是两码事。结果他们自找烦恼——被"处女膜"绊了一跤!由此可见,他们当时的为德不卒,实在和中国传统中泛滥的处女癖有密切关系。

就理论而言,处女是好的,可是不是处女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事。糟糕的是,中国传统中,总觉得处女比非处女(包括已婚妇人)好,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理论根据。《不可录》中有一条小故事:

〔明宣宗〕宣德中,曹文忠公鼐,以岁贡授学正,改泰和典史。因捕盗,获一女子驿亭。甚美。意欲就公。公奋然曰:"处子可犯乎!"取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焚之。

天明,召其母家领回。后大廷对策,忽飘一纸堕几前,有"曹鼐不可"四字,于是文思沛然,以状元及第。

这个故事说明了处女的重要性和"犯"处女的严重性。哪怕是她送上门来,甘心情愿,也不行。所以可推知柳下惠"坐怀不乱",大概不外有两个原因:一是他阳痿,二是他怕"文思"不"沛然"。

处女既然如此重要,故泛滥出很多不近情理的贞节思想和事实:

一、胡天游《女李三传》中记李三替父亲报仇,使仇人死在监狱里。可是仇人家里恨她,造她谣言,说她曾被人强xx。有一个公子,知道这是谣言,想娶她,她不肯。最后以"名为人垢",乃自己把自己绞死了。这是"泛处女主义"的中毒。

二、薛福成《庸盦笔记》里曾记:"有一人便旋(小便)于路,偶为妇人所见,其人对之微笑,且以手自指其阳物,妇人归而自缢。"按这个男人的行径,本是一种"狠亵暴露"(indecentexposure),这个女人以为这样是被羞辱,因而自杀,完全是中了"泛处女主义"的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