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5 / 26)

发明火车挂钩啦、徐福就是日本神武天皇啦、宋儒理学对欧洲文化划时代的影响啦,不一而足。又常见一些人最爱拈出罗盘、火药、印刷术来骄人,殊不知这些东西早就在洋人手里脱胎换骨好多次了!不得已病

近三百年前,杨光先和比利时的南怀仁斗历法失败,遣戍归来,写成了《不得已》。他呼吁"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躲在这种态度背后的动机,说穿了疱,不过是怕洋人"收吾天下之人心"罢了。这帮子人一方面想要人家的文明,一方面又觉得要了危险,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不要好。

这种畏葸的小心眼儿,投鼠忌器的谨慎,真是怪可怜的:他们怕这一变,连腐朽的老本也没有了。梁漱溟后来写《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民国二十二年)时,已经明显的转入"不得已"派,他那种"最后觉悟"的语气是很沉痛的,他一方面中国之于西洋,有所不及则诚然矣!(页九十七)一方面又自甘于不及,他说:

悟得了什么……于一向之所怀疑而未能遽然否认者,现在断然地否认他了……否认什么?否认了一切西洋把戏,更不沾恋!西洋把戏之真不得而用之也!(页十三)

"更不沾恋","真不得而用之",这是何等不得已的调调儿!现在很多人因为赚不到钱转而歌颂"抱布贸丝"的农业社会,因为讨不到老婆转而留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最后诋毁工业文明、攻击自由恋爱,究其微意,不过"不得已"三字耳!酸葡萄病

这种病患者对西洋把戏的口号是:"没有什么稀罕""又有什么了不起!"明末许大受的《圣朝佐辟》最能发挥这种高论。他认为洋鬼子的东西"纵巧亦何益于身心?"他举的例子是:

……自鸣钟,不过定刻漏耳!费数十金为之,有何大益?桔槔之制,曰人力省耳,乃为之最难,成之易败,不反耗金钱乎?火车(此指火炮)等器,未能歼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