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高潮 > 重读柴科夫斯基

重读柴科夫斯基(8 / 9)

处理上,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选择了举重若轻的方式,莫扎特是这方面的典范。我想问一下,他们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重要的?

记者:对于他们来说,比如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比如马勒,比如西贝柳斯,比如肖斯塔科维奇。

余华:自然,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当一个人说他不喜欢马勒,而喜欢邓丽君时,他本人并没有错。对艺术的欣赏一方面来自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还有一个观念问题,比如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许多人喜欢肖斯塔科维奇,认为他的音乐是对斯大林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压抑与摧残的真实控诉,其实这样的评价对肖斯塔科维奇很不友好,他们把他作品力量的前提放在社会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如果这个前提一旦消失,也就是说斯大林时代一旦被人遗忘,知识分子的问题一旦不存在了,肖斯塔科维奇是否也就没有价值了?因为,音乐的力量只会来自音乐自身,即人的内心力量。这种力量随着作曲家自身的变化,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变化,就会变化出与那个时代最贴近的手段,这仅仅是手段。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那种焦虑、不安和精神上的破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时代的压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力量。那个时代里受到压抑的艺术家不只是肖斯塔科维奇,为什么他最有力?

柴科夫斯基在这方面,就是他在表达内心时不仅有力,而且纯洁,我所说的纯洁是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来自内心之外的东西,正是这种纯洁,才使他的力量如此令人感动。所以我说那种认为柴科夫斯基是民族作曲家的看法不是很确切,他就是作曲家,任何放在作曲家这三个字前面的话都是多余的。现在还有一种很荒谬的观点,好象真实地倾诉自己情感的作品,让人听了流泪的作品,反而是浅薄的,艺术为什么不应该使人流泪?难道艺术中不应该有情感的力量?当然情感有很多表达的方式,使人身心为之感动的、使人流下伤感或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