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回昆明,李自成带着党守素和第二团的亲兵一路西行,虽然山石嶙峋,但有了大道,行程并不慢。
第二日傍晚,李自成一行终于遇了第四路桥公司的筑路工人,问了工地的负责人,方知道楚雄至大理之间,已经有六成大道完工了,数万工人正在前方至大理、大理至保山之间筑路。
李自成顿时皱了眉头,眼下最需要的大道,的确是昆明经楚雄、大理、保山至陇川的主干道,过了陇川,会进入缅甸省。
不过,数万工人集于一条路线,山道过于拥挤,工作效率显然回受到影响,这与工人消极怠工有什么区别?
他问了工地的负责人,方才知道第四路桥公司的主管秦四海,此时正在大理,策应东西两段的道路建设。
李自成告别筑路工人继续前行,沿途总能遇分段施工的筑路工人,有的在扩展路基,有的在交管水泥路面,都是忙得不亦乐乎。
幸好原本便有管道,虽然不如水泥大道宽阔、平坦,却也是畅通无阻。
李自成赶到大理的时候,已经是午了,大理知府吴瀛带着府城官员迎出城外,一个个叩拜于地。
“免礼平身!”李自成的视线,在众人的脸一扫,可惜,大理府的官员,他一个也不认识,“谁是吴瀛?”
“臣是吴瀛!”一名身着宽袍大袖的官员前来,“皇……”
或许是吴瀛是官袍不太合身,李自成看着他的官袍,总觉得有些别扭,心不禁一动:华夏立国已经五年了,至今尚未有同意的官服,不少官员还是穿着前朝大明的官袍。
穿着大明的官袍,为华夏做事?难怪官员们延续着大明时代的贪墨习惯,趁着这次整顿吏治的机会,干脆设计一种华夏的官服,或者叫国服。
灵感来自吴瀛!李自成冲着他淡淡一笑,“入城吧,朕待在大理的时间不会太长,不用住官衙了,用银子给朕包下一家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