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度的铁匠工坊来说,也相当的可观,本身生产能力已经非常庞大,再增加7%,看起来,支出增加了,可实际上,他的商品增加了。
这些商品达到都拥有不错的性能,只要宣传合适,进入千家万户,只是一个时间的关系,那么更高的产量,也代表着更高的利润。
哪怕只是每天,这个利润已经超过了500贯的奖励,他之前还真的没想到,到了这种程度还有这么大的提升。
想想之后,在500贯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团体项目,对于整个工序有较大提升,5%效率以上的,设立了一个团体奖的,因为这个奖项不太可能是一个人提出来并且完善的,这个奖项被暂时设定为3000贯。
提出这么一个概念的帮工,被定位最大贡献者,获得了总体奖项的30%,负责完善,并且找到后续改进方案,并且改进12名大匠,则按照贡献多少,均分了剩下的。
3000贯少了900贯,那就是2100贯,12个人均分,每人也差不多200贯,这对于这些大匠们而言,也是非常满意的一件事情,可是其中最满意的,恐怕真的要数那个帮工了。
他不过是提出了一个方案,本意只是想要最低级的500文,他字几都没认为,自己提出的方案,会获得超额的奖励,之前最高的奖励才500贯,现在他一个人就独得了900贯。
这可不是北宋末年,或者南宋时候,物价飞涨的年代,一艘最大的河运漕船,也不过是1000贯,900贯,几乎可以买一条船了的。
就算不去买船,大名府一个普通的宅院,甚至是一些不那么起眼的小店铺,差不多也就是1500贯到2000贯,对于任何一个平民而言,这可是一辈子的积攒,是最大的财富,可是对于这个年轻的劳力来说,犹如天上掉馅饼一样的,砸在他的脑袋上。
赵信重奖,一方面是这个提议,确实非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