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资深的匠人。
一些老师傅,他们算不知道统筹或者科学的道理,却有丰富的经验,赵信设定的评估组,就是由他来牵头,最终联合这些人兴建的。
一个普通劳力,拿出来的方案,刚开始,没有太多人在意,只是感觉走走过场,可是一看之下,果然如此,这个步骤可以节约两个步骤,让冶炼的速度提升一点点。
看起来一点点不多,可是集中到整个产出上面,可就多了,节约了时间,特别是劳力们,最关键的是,这是一个思路。
铁匠工坊成立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冶炼,也就是从铁匠的角度来看,从来都没有从劳力上面看。
在众人的一般认知之中,都会觉得,铁匠才是工坊的主导,可是劳力何尝不是,他们也是重要的一环。
从节约,节省时间,关联上面,居然发现了最少200多个步骤,当将这些步骤优化了一边之后,劳力们的劳动强度下降了35%,劳动效率上升了20%,连带到整个生产效率上面,提升了7%。
7%这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可是也足以让人侧目,按照7个人一个小组,平均每天完成600件各种工具,如果当生产效率提升7%,那不是代表着,一个小组每天可以多打造40多件的。
每一件都是钱,单纯一个小组,每一天就可以增加600多文的数字,哪怕是平均的分配的,每一个小组都能够获取的快百文的奖金,算到整个工坊3万多人,每天增加可想而知。
不过在评定等级的时候,有些犹豫了,这个最初的提升,超越了第一等500文,可是跟第二等1贯有些距离,毕竟他提出的只是一个方向。
当方案报到赵信哪里,赵信一看,忍不住笑了,这个方向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这个帮工能够做出这个推算,哪怕是基于自身,也足够出色了。
而且提升7%的效率,对于总量达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