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州,不是说,你建了一个城就完了,更别说建设一个城墙。
就算是15万贯,这个钱,也不是一次性的给付,要分成三批甚至是四批,逐步的拨付。
北宋现在,收入依然庞大无比,在仁宗朝,政府收入超过了千万,在仁宗庆历时期,把所有的都折算成钱,大概是2000万贯左右,听起来是非常可怕,可是实际上,支出更大。
西北边患的逐步加重,已经不可能随时的拿出这么庞大的资金了,一般而言,是首批是5万贯,然后在3年之中,给付完毕,同时除了最初的时候,是钱之外,其他的,会以其他的需求给付比如说,各种的日用品,粮食,还有其他的产品,这些都会进行折价。
这已经是仁宗跟中枢商议的最好的结果了,仁宗也想要给多一点,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政府也没有钱,这30万还是中枢从各个地方抠出来的,如果不是这个定海侯是的赵信,换做其他人,这个资金肯定要缩水一半以上,甚至有三分之二被漂末的可能。
既然钱粮上因为叶老头的固执,没有得逞,那么其他的方面,就不能再不打折扣,仁宗也非常尽心,几乎每天都关注着进展。
赵信在要求上,除了要求建设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人手,特别是匠人,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只要是,就可以要。
关于工匠这些,会从各个大作监之中,抽调的差不多2万,因为赵信不论级别,大匠或者是主要匠人之类的,没有抽取,学徒和刚刚学徒出身的是重点。
仁宗也想把大匠给抽取一部分,可是各大作坊的反对,特别是现在,工匠们的任务也很高,抽调这些学徒和刚出师的,这没问题,一旦抽调大匠,整个攻城就会出问题。
达不到愿望,仁宗当然要在其他方面找补,匠人多了一些,大概5千,达到了两万五的样子,比之前赵信要求的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