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而暴露身份,借此戴笠在军统进行彻底搜查,一一考究,人人过关,结果张蔚林发展的杨恍等五位同志全部被捕(四年后被杀)。
当时我已离开军统总部,在下属的杭州警官学校当教官,上帝让我避开了这次大搜查,成为惟一的漏网者幸存下来。
后来我在警校秘密招收共产党的学生,希望他们毕业能够再次打进军统总部,把尖刀再次插入敌人心脏。
但"张蔚林事件"后,戴笠这只老狐狸戒心尖深,用人慎之又慎,非亲信不用,我们的同志一个也插不进去,相当一段时间,军统内部没有"地下",没有我们一条内线。
1945年秋天,组织上命令我重返军统。
这似乎是个不得已的措施,因为当时我在警校已爬到训练处长的高座,并且可望再爬,舍此求彼,决非上策。
谁都知道我在警校的意义是深远的,只要我在那里,国民党警校每年都将有共产党的学员入校、毕业,新鲜血液源源不断。
但军统无"地下"的局面非破不可,而当时进军统希望较大的好像只有我,这种情况下也只有采取不是好办法的办法了。
不久,我因在警校"树敌太多"——我故意造成呆不下去的僵局——而被戴笠召回军统,任情报二处上校副处长。
戴笠对我这个同乡的"忠心"从来也不晓得怀疑一下,也许算得上是他少有的失算之一吧。
1946年秋天,戴笠丧生不久,军统迁至南京。
不知为什么,当时组织上未能及时与我取得联系,加上初来乍到,人生地疏,一时间我的工作几乎陷入绝境,惟一使我感到温暖,感到组织的一束阳光的只剩下我的联络员,就是那个理发店老头。
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工作着,强烈地感到孤独,窒息,乏力。
我需要同志,需要一个实在的组织,我企盼着、想念着,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