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略 > 第405章 僵局(上)

第405章 僵局(上)(3 / 4)

“你们说说看,之前,戚继光所率之部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为何这两万援兵到来后,反问战斗力减弱?甚至还有败退的迹象?”。

朱厚熜确实不解,战报说的清清楚楚:“倭贼新增加五千左右的兵力,攻势更猛,而战事却丝毫没有因为朝廷援军的到来而扭转,甚至一度不如之前”。

对此,前军和左军都督府的人,很快站了出来:“敌军增加兵力,无论兵器、战斗力,都有所提高。这些倭贼都是才登陆靠岸,之前并未参战,而戚继光部所有将士皆因连日以来征战而有所疲惫,故此,局势才有所扭转”。

至于那新来的两万多援军,他们给出的理由竟是:“这些人大多未参与过真正的抗倭之战,对当地地形也不太熟悉,一路快马加鞭,几乎昼夜不停,已是人困马乏”。

还有一点,颇为怪,甚至说有些牵强:朝廷抽调的两万精兵,原本不是戚继光的部下,如今皆由戚继光一人统领,将士之间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双方难免有配合不到位的现象。

兵部的人虽未将话挑明,但意思与都督府大致相同。

总之,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意外,他们都是有理由的,而且这个理由听去‘颇为有理’。

这种场合议事,只要领头之人站出来说话,其他人都会顺着这个人的意思来说,很难听到另外的声音。

显然,皇帝朱厚熜要的不是这个‘声音’。

这样尴尬了:说的人都几乎是同一种声音,否则要引火自身,听的人去不喜欢这样的声音。

“翰林院的,仲侍读,你说说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厚熜不由得将脸朝这边迈过来:‘有的时候,也可以听听年轻人的声音嘛,更何况翰林院本有为朝廷献策的职责的嘛’。

“是是是,圣英明”,此言一出,堂下武众臣立刻点头,纷纷赞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