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越到后面,船队所抵达的地区也就越繁华,船队抵达安南的时候,看到那一船船的粮食运往北方,随便一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过了欧洲所有的舰队总和,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与大明的差距。
他们国家,走路也不过几天就能走完,而大明,全速航行都要走几个月。
这不仅是地盘的大小,更有着整体发展的巨大差距。
当船队抵达泉州的时候,欧洲的这些达官贵族更是见识到了真正的繁荣,那些拔地而起,高达几十米的高楼,让他们惊讶的无以言表。
在欧洲价值连城的玻璃,在大明不过是建造房子的普通材料。
历史上,玻璃镜子的发明者达尔卡罗兄弟曾经把一个书本大小的镜子卖到十五万法郎。
现在这两兄弟都还没有出生,自然再不会有这样的故事。
大明已经在欧洲销售大量的镜子,但是在欧洲,镜子依旧算得上是奢侈品。
这些欧洲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们已经开始麻木了。
落后一点还能追逐,但是现在,这种差距已经大到他们怀疑人生。
当船队最后抵达应天府的时候,看到连绵几十里的城市规模,又经过巨大的水上大桥,他们又一次地被震撼住了。
来自后世的朱瞻基很注重预留长江的通航能力,所以要求应天府以下区域,不允许建造永久性大桥,在长江下游,也只有应天府修建了一座巨型大桥。
这座大桥有多大呢?
光是桥墩,所用的混凝土就达到了两百万方,每一个桥墩都巨大无比,钢材用了超过三十万吨。
大桥水面高度达到了四十米,下层可以通行火车,上面是双向六车道的汽车,马车道。
整个大桥的建设用了超过十年,从正统二年开始建造,一直到正统十四年才完全竣工。
当初为了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