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这才满意地说道:“不过,能看清别人容易,能看清自己却很难。你什么都好,是缺了一些磨难,如果沉下心来,融入到百姓之间,不出三年,孤能得一良臣。”
只要解祯期对他没有怨愤,这足够了,解家这面士林的大旗,暂时不能倒。
相之下,解祯期到底能不能当一个好官,反倒不重要,看他造化。
解祯期惊喜道:“殿下同意了?”
朱瞻基笑道:“如今的翰林被称作储相,可选出来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不知民间疾苦之人。孤早有心改变,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你也算是走在其他人前面了。”
朱瞻基还是太孙,不是皇帝,所以一些政策性的改变,还不能由着性子来。
等他位以后,肯定会进行朝廷各部门的改组,还有官员提拔程序。
今后的大明,不管是言官,事官,职官,没有具体的处政经验,一律不得提拔。那些依靠师爷,幕僚做事的官员,今后都要一一黜落。
翰林虽然做学问的地方,但是想要升职,要不给我出使各国去,要不到基层好好历练一番。
不开阔眼界,不能具体做事,别想升官发财。
虽然暂时不能改变,但是朱瞻基也不急,因为朱棣当了二十二年皇帝,也说,最多三年,他能直接位了。
三年的时间不长,他现在还在西征,等他回来,最多也是一年的时间,他能当皇帝。
解缙叔侄二人当然也明白朱瞻基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有一个顾虑,那是如今在句容温泉别院的朱高炽。
不管怎么说,那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是朱瞻基的父亲。
朱棣现在还在,能压制住朱高炽,让朱瞻基监国。
但是一旦朱棣归天,他身为朱瞻基的父亲,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即便是朱瞻基也不能直接与他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