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边出来了。解缙虽然不赞同朱瞻基对儒家的打压,但是绝对赞同他收拢权力,因为大明需要一个强大的皇帝,才能勇往直前。朱元璋是这样的皇帝,朱棣也是这样的皇帝,现在朱瞻基也是这样的帝王之才。哪有自己还没有坐稳位置,主动说要制约皇权的!如果朱瞻基不是穿越的,他当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他是穿越的人,他能知道儒家的优劣势,当然也能知道皇权不受限制会变成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然,说是这样说,这只是给大臣们一个希望,朱瞻基才不会现在自废武功,限制皇权。只有当儒家势力不再雄霸朝野,制度完善以后,限制了大臣们的权力,才会限制皇权。这也是对皇权的一种保护,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子孙后代一定是英明贤主。解缙站起身说道:“殿下,如此自相矛盾,岂是治国之理……”朱瞻基摆了摆手,笑道:“解师无需担忧,孤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治理起来本是循序渐进,许多治理之策,也都会相悖。在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必须要斟酌再三,形成妥协与平衡。大明要强大,百姓生活要富足,需要孤与诸位的不懈努力。这其,最关键的两点,一是法度,二是开启民智。开启民智需要几代人不屑的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孤暂且不去说它。先提一提这个法度问题。太祖皇帝当初命左丞相李善长制定大明律,集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另有五刑,十恶,八议,共计四百六十条。这些律法虽然囊括层层方面,却多有疏漏,以至于民间按旧例行事,判案成为主流。孤不才,愿拾遗补漏,完善律法。这律法,不仅要限制武大臣,平民百姓,也该制约皇权,宗室。只有天下人人守规,这律法才是公正的。大明也只有有了这样一套法律,才能让人人守法,行有所规。才能扬威四海,民心所向。今日诸卿在此,孤许下话来,凡是诸卿各自完善律法,一经采用,必有嘉奖。”蹇义有些兴奋地问道:“殿下,这新进律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