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也是如此,全都安静的等待皇帝后面的文章。没有人是傻瓜,皇帝在大朝会这种隆重的仪式上提出改制,就表明其十分重视,态度坚定不可更改。
更何况还有红丸案在旁边等着呢,对于这种时刻能威胁到自己的案件,每个官员都关注着,还有相当一些人没有审核完,在诏狱关着呢,若是不合皇帝心意了,谁知道哪个家伙口风一转,供词就牵扯到自己身上来了。这种鬼蜮伎俩,所有的当官当久了的莫不精熟。
当然,也有不怕这些的,比如杨涟,比如孙承宗。前者不发言是认为皇帝的举动合乎道义法理,自己并不应该反对。至于后者,却是看出了朝廷,哦不,是帝国,看出了帝国的虚弱和腐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不论皇帝有什么样的举动他都不惊讶。
“咳咳!”
待场面安静下来后,朱由校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继续宣布自己的决定,只是说的却不是他们想听的戏肉,内阁大臣的人选。
“内阁大臣由皇帝一言而决,人员常例五人,其成员五年一届,及至五年期满,由皇帝更换,任期未满之前,无重大失误不做更换。内阁之中,首辅为其长,其余皆从之,首辅掌总,余者分管,或由皇帝指派任务。首辅可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至于其他辅臣,则不做规定。”
“今内阁初设,人员空置,按例补满。”说到这,朱由校顿了顿,而这一停顿也正好卡在了官员们的心头。他们纷纷抬头,连君臣礼仪都不顾了,聚精会神的盯着皇帝年轻的脸庞。
“内阁首辅方从哲,年前已上奏折致仕,朕允之卸任,故所有人员皆由朕从新制定。”朱由校话才出口,又是一个令官员们心中一跳的消息。只是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朱由校的声音毫不停顿的倾泻而下,令他们目不暇接。
“户部尚书李汝华,京营协理绒政孙承宗、兵部尚书崔景荣、刑部尚书黄克攒、工部尚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