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见此光景,于是脚下不再移动,迳向来时的相反方向,疾然跃去。
由于他进入这圆场之前,一时忘记在孔洞上作下暗记,所以此刻竟找不出哪是来路,不过,他心想走向圆柱时的方向既未曾移动,那么这时返身走向,当面也仅是三四个通往外面的洞口而已,倘若每所洞口都试试,必然找到来时的退路。
他自以为这想法极为合理,可是他怎知果然如此轻进易退。那此“不归别庄”,“回旋之路”,“不归别途”等等的一切,岂不是故弄玄虚?
徐玉麟沉忖半晌,终于走进了一座认为极可能是来时的孔洞,前行丈许,便被一堵坚硬的石壁阻住,然而却有一条夹道通往两旁,于是沿夹道向右再行,不几步远,夹道未尽,而右边却发现了一所通往圆场的孔洞,调头再向回走,所见依然如此。
这样一来,显然认为极可能是退出的洞口,都已经变成不可能了!
他索兴沿着夹道走去,所经过之处,都是一般无二,虽然他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但最后仍是回到原处。
这时他才明白,这所夹道,乃是环绕着圆场而筑,夹道一边是数不清的孔洞,一边则是坚厚的石壁,孔洞仅能通往圆场,但却无任何通过石壁的出路。
然则,他来时的暗道究竟哪里去了?难道说这环绕圆场的石壁,竟能无声无息的自行旋转不成?……
想到“旋转”二字,似是若有所悟,他竟自呢喃道:“旋转……不错的,一定能够旋转,不然也就不会叫做‘回旋之路’与‘不归别途’啦!”
徐玉麟虽然跟随上清真人那般盖代绝才,春风化雨十数年,对武学涉猎至广,奇门八卦,九宫易理,以及五行生克之道,知之甚详,可是无奈这所地下圆场,既不按九宫八卦,亦不合五行生克,是以真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际,他才深知这“回旋之路”中的“不归别途”的奥妙与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