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之前,众生百态。看在远处的赵玮与尚琼眼里,都感叹万分。
他们二人相交莫逆,虽然都是饱学士子,却因为种种缘故。无缘登上杏榜。这些举子们此刻的悲喜交加,他们大概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到了。但亲眼目睹别人或嗔或笑。或喜或悲,他们的心情也非常复杂。
其中,大约又以尚琼的心情更复杂一些。赵玮还参加过乡试,高中亚魁。登过桂榜,尚琼却是连乡试都不曾参加过。哪怕人人皆知他学问出众,他还是因为面部有瑕而无缘科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解他的人,自然知道他的学识渊博。可是不了解的人,却未免会拿科举成绩来衡量他的本事,从而对他产生轻视。况且世人多有俗见,许多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做官。尚琼学问再好,也做不得官,别人当面说佩服他的学识,背过身就有可能笑话他是个白身。从小到大,尚琼已经见识过许多回了。就连方家嫡长女方慧珠,当年也是因此而悔婚。
尚琼以前从来不去看张榜,今日为几位半徒而破例,心情却又不一样了。
赵玮看着他面上无悲无喜的模样,便想要转移话题:“我堂伯如今正端坐家中,等候家人报信。他老人家素来端得住,也就罢了,没想到易家兄弟也心宽得很。这都什么时候了,竟还不见他们前来看榜。吴元二人却已经在底下等候了。”
尚琼淡淡一笑:“易大郎学问扎实,理应有把握,故而坐得住。不过他们易家族人众多,就算他们兄弟不来,只怕也早有人前来看榜,更少不了人上门报喜。他们兄弟来不来,都碍不了事。倒是吴、元二人,把握不足,心里难免要焦虑些。”
他们说的吴、元二位举子,却是这回赴考的明知书馆工作人员,都是出身清贫的读书人,借着在书馆工作之机,既保证了温饱,又有了参阅典籍、请教翰林学士的机会,各自的学问都有了极大的长进,因此才会毅然决定参加这一科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