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指使,有着监察地方,刺探敌情,预防敌袭和镇压叛乱的职责,所以他的腰牌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杨璟心里不断思考着对策,不知不觉便走到了矩州衙门,由于魏潜重伤,衙门的防卫也变得很是森严,遥遥里见得杨璟从夜色中走出来,便有三五个捕快按住刀柄,快步围了上来。
“来者何人!”
这些捕快将灯笼高高举起,见得是杨璟,赶忙松开刀柄,低头行礼道:“杨大人...”
魏潜这位矩州知州说好听些是韬光养晦,说难听一些就是懦弱无为,早先托庇于刺史林文忠,才没有被韦镇仙扫地出门,如今林文忠死了,他也深受重伤,知州衙门顿时群龙无首,杨璟的出现,无疑让衙门的公人们感到异常的安心。
毕竟杨璟乃是皇城司的人,是官家直属的实权大臣,还是官场上人人闻之色变望而生畏的密探头子!
捕快们赶紧将杨璟迎进了知州衙门,杨璟先到后衙看望了魏潜。
这位知州大人身上多处被刺,大量失血,身子虚弱得紧,好在并没有伤及要害,此时神志倒也清醒,见得杨璟,便朝杨璟道:“往后衙门的事情,可就有劳杨大人费心了...”
杨璟心里也是苦笑不已,他进入官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巴陵县的时候,便清楚地认知到,即便巴陵这样的县城,整个县衙里头各色官员胥吏就有一二百号人,加上奴仆劳役走使手脚等等,几乎将近四百人要养活。
除了知县和县丞主簿教谕县尉典史等官员,还有六房胥吏和押司等等,这些官吏勾心斗角的手段丝毫不比朝堂上衮衮诸公要差多少。
杨知县上任之初,甚至没能够掌控实权,完全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也就杨璟横插一脚之后,得益于杨璟的帮助,杨知县才真正掌控了县衙大权。
一个县衙便已经折腾成这等样子,一个知州衙门,而且还渗透安插着不少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