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执宰大明 > 421.第421章 敌情

421.第421章 敌情(4 / 6)

岁以上皆斩。

而大明的走私者要想顺利地从事海上走私贸易,或多或少地都要与盘踞在沿途水域的海盗们打交道,而当时的海盗是以倭人为主,倭人又时常侵扰大明沿海,被朝廷深恶痛绝。

故而真要深究起来的话,办案的官员也能对那些走私者用上“勾结外族”这一罪状,具体就看如何对案子进行操作了,里面有着很大的回旋空间。

因此,为了避免被诛九族,大明的走私者们除了与官府勾结外,无不千方百计掩饰的出身,而且有些走私者本身就是大海盗,并且打扮成倭寇的模样来掩人耳目。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那些造反的首领也往往以绰号来掩饰真实姓名的原因,像崇祯时期农民造反起义的首领都是用绰号来代替身份,例如紫八大王、不沾泥、扫地王等等,最著名的自然就是“闯王”。

对于那些地方官来说,自己辖区出了事情不仅大大拖累了政绩,而且还会受到上司的苛责,故而也乐于将海盗或者搜死者统统以“倭情”上报。

由于明朝曾经实行“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再加上地方官员的贪酷,这使得饥寒交迫的明朝沿海居民不得已加入到了海盗的行列。

毕竟,自古以来百姓们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明朝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增加迅速,而土地增长却有限,一旦无法出海谋生其生活必将陷入困顿。

而自宋朝以来,东南沿海的居民一直将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运等等,养活了可谓百万计的百姓。

在福建有句话叫做:“海者,闽人之田”,明朝海禁令无疑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

故而,对当地的百姓来说只有两条路走,一是甘受饥寒交迫的困顿生活,一是铤而走险从事海上走私。

明定号船队是官船,走私船和海盗船可不知道船队此番出航的目的,因此为了自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