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京师六部负责北直隶八府二州的事务,南京六部负责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事务。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京师六部是大明的中央六部,所以南京六部要接受京师六部的领导,南京六部在南直隶的作用相当于地方上的三司。
不过,由于南京六部的级别与京师六部一样,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职权,尤其是南京户部分了京师户部不少权力,盐引就是南京户部开出来的,再加上南京兵部负责南直隶的军事,因此南京六部与京师六部之间的明争暗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在那些下发的公文中,李云天特别指出,讲武堂是奉宣德帝御令所建,将作为大明最高的军事学府,不仅由福王坐镇,而且由他这个都察院监察御史、翰林院庶吉士担任总教官,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相关官员担任各级教官。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颁布了新的武举考试制度,并且放宽了考生参考的条件,不像文举那样需要有秀才的功名才能参加考试,南、北直隶中无论无论民户和军户,只要年满十六周岁而不到二十五周岁、通晓文墨者皆可报名参加。
由于讲武堂毕业后即可成为武官,因此对进入讲武堂的人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中北直隶录取两百人,而南直隶只录取一百人。
巧合的是,武举南一北二的录取比例,与文举南三北二的录取比例正好相反,虽说这与南北的文风和武风有关,但无形中也是在平衡官场上南北官员的比例。
为了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应试,李云天还耍了一个心计,随着兵部下发的公文,暗中让人在南北直隶放出风去,宣扬从讲武堂的出来的武官与文举的进士一样,是“天子门生”,将会被安排到兵部、亲军都护府和各都督府中担任职务。
不仅如此,他还杀气腾腾地在告诫南北直隶州府的那些官员,此次武举是皇上开的恩科,倘若有谁怠慢那么必将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