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内里早已朽烂不堪,与建国之初,洪武、永乐时期的强大,相差了何止千万里计。别说主动征伐蒙古了,便是防守都有所不及。
这种情形下,这次充大头的派出使团,说什么调解达延和亦不刺的纠纷一事儿,不过就是个幌子。这一点不但大明自知,便是达延也是心中有数。
而既然如此,两下里却都还是一本正经的推动这事儿,无非是各取所需罢了。说白了,就是为了一个字:势!
达延汗雄心壮志,一心要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而今唯一挡在面前的,便只剩下前国师亦思马因了。而这个时候,若是能得到大明的善意,对他虽然没什么实质上的帮助,但是对亦思马因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威慑。
能影响敌人,而又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个买卖如何不肯去做?所以,这才是达延肯这般配合的原因。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此举固然可以暂时免去边关之危,可长远来看,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真个让达延统一了蒙古,整合了整个草原势力,实力大进的蒙元,南侵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便此时的蒙古,大明应付起来都极为吃力,而一个统一的蒙元又会如何?
所以说,大明现在完全就是在饮鸩止渴,但却苦于内里弊端丛生,根本无力解决,也只得强自咽下这杯苦酒了。
这种内情,一般的普通百姓当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苏默知道,皇帝弘治知道,大臣们都知道,某人当然更是知道。
而苏默如今顶了个钦差的名头,只要是解决不了这个状况,那么有心人便可以堂而皇之的拿这事儿来攻击。这是大势,也是阳谋,便是苏默再有英国公等人为依靠,也是很难抵挡的住。真到那时,人家豁出脸面不要,暴起发难,怕是苏默连渣都不带剩的。
这种情形,若是换个人的话,或者说真只是这个时空的一个武清小童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