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都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能证明《公羊传》权威性的最关键人物是“子夏”!
子夏是谁?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人之一!
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
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
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孔子于鲁国编撰春秋经时,恰好子夏随侍在侧,也就是说,他在当时,很有可能担纲的是孔子秘书加助理工作(猜的,莫当真)。
如此一来,左丘明是孔子先圣的协助者,子夏是孔子老师的秘书加助理。可是,两人传下来有关春秋经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
儒家后继者,晕了,该听谁的呢?
后世多采用《左氏春秋》为正溯,因为有不少人认为,公羊家的春秋经注释,采用口口相传的模式,势必会加入相当多的传授者自我会,有失真意!
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汉朝的时候《公羊春秋》的影响力,要远超过《左氏春秋》。
包括促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代儒家宗师董仲舒,都是学习《公羊传》的。
还有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儒学大师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等人。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
可以说,有汉一朝,《公羊春秋》将《左氏春秋》压得抬不起头来。
《公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