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相宝 > 第439章 海捞广彩

第439章 海捞广彩(4 / 6)

两大民窑系之一“石湾窑”所产出瓷器的款号。

除了清末的广窑外,粤省在历史上有两大窑口非常出名,最早的是宋代阳江窑。阳江窑胎质纯净细密,颜色分白色和灰白色,上白釉、青釉、青白釉(影青釉)和蓝釉。无论是实用陶瓷或工艺陈设瓷,既有造型朴厚端庄又有典雅精巧的,品种繁多。

其藏品非常珍贵,在故宫博物馆中有十四件。

但自南宋末年始,因瓷土枯竭,阳江窑已渐渐没落。

瓷工们寻找新的高岭土矿源,在今天的佛山石湾重新立业,也就是粤省第二大民窑口——石湾窑。

石湾窑不仅善仿钧,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窑,宋代官、哥、汝、钧诸名窑产品,从材质运用、技法处理、艺术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创造性的发展。

梅建鹰(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著名的陶艺大师)评价曰:“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己的艺术风格。”

石湾窑的款号相对而言并不固定,他们接受个人定制、商号定制,因此款号很多。

常见的有:明代晚期的“祖唐居”、“陈粤彩”、“杨升”、“可松”等;清代康熙年间的有“两来正记”、“文如璧”;乾隆前后有“沅益店”、“大昌”、“宝玉”、“琼玉”、“如璋”、“来禽轩”;道光前后有“黄炳”、“霍来”、“冯秩来”、“瑞号”等。

卢灿手中的“琼玉”,正是乾隆年间石湾窑的“工匠孙女款”。

这一款号,还夹带着浓浓的祖父与孙女之间的情感故事,被记载于《番禹杂记》中。

石湾窑的把头师傅杨彬,非常喜欢他的孙女杨琼玉,可惜,这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杨彬潜心求佛保佑,跑遍粤省各个寺庙。芦苞祖庙的一位大师告诉他,请一尊南海观音,将孩子的姓名刻在观音的净水瓶上,可得庇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